专业授课与教学成果
主要承担《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主要教学成果:
1、教研教改项目
(1)主持湖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城市规划专业理论课研讨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2014-2017年)
(2)排名第2,参研湖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网络平台的城市规划设计类课程改革与实践”(2015-2018年)
(3)排名第2,参研湖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技术条件下建筑学与城乡规划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研究”(2016-2019年)
2、教研教改论文
(1)在《59859cc威尼斯官网学报(社科版)》发表教研论文“城市规划理论课研讨式教学改革路径探讨”(2014年9月)
(2)在期刊《今日财富》发表教研论文“面向来华留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播研究”(2016年9月)
(3)在期刊《企业家天地》发表教研论文“城市规划课程实习教学的总结与思考——社会责任与工作方法的启蒙教育”(2009年7月)
3、教学成果奖励:主持完成教学成果“就业新常态下城乡规划专业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2015年获59859cc威尼斯官网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4、担任湖南省城乡规划学会规划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近年来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湖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竞赛,取得优异成绩。
研究方向及研究团队
在唐常春教授的指导带领下,已建立城市群与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团队,目前团队成员共14人。研究团队自成立以来,秉持“积极进取、勤奋务实”的团队精神和“严谨创新、博学笃行”的学术理念,坚持学科交叉创新研究特色,积极开展面向科学前沿问题、服务区域发展需求的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1)国土空间规划;2)城市群高质量一体化发展;3)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科研成果
(一)纵向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中地域功能空间格局响应机理与调控——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主持。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体功能区建设补偿机制研究,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速公路条件下的城市区位与城镇体系规划研究,主要参加。
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基于地域功能的跨行政边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模式与协调研究,主持。
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跨行政边界区域建设用地扩展模式与调控优化——以长株潭结合部为例,主持。
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中心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展机理与调控机制研究,主持。
7.湖南省绿色经济研究基地项目:湖南省生态强省建设的国土规划研究,主持。
8.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长株潭结合部土地利用与空间管治研究,主持。
9.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湖南省主体功能区空间布局与管治研究,主持。
(二)规划研究项目
1.首都经济圈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北京市生态环境安全与绿化隔离带建设研究,专题负责人。
2.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08-2020),项目技术负责人。
3.湖南省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研究,主持。
4.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支撑保障体系研究,专题负责人。
5.山西省晋东南城镇群规划(2011-2030),主要参加。
6.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规划,项目技术负责人。
7.湖南省湘潭市空间规划实施评估研究,主持。
8.湖南省岳阳市空间规划实施评估研究,主持。
9.湖南省湘潭市自然资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主持。
10.湖南省湘潭市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四五”规划,主持。
11.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仕洋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主持。
12.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孔源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主持。
13.长株潭“两型”公路交通发展战略研究——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研究两个子课题,主持。
14.汕头市美丽汕头发展战略规划,专题负责人。
15.汕头市城市与产业定位研究——城市空间发展与对策研究,主要参加。
16.岑巩县国土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主持。
17.湖南省衡东县城镇体系规划(2010-2030),主要参加。
18.山西省沁水县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主要参加。
19.湖南省天心环保工业园光伏产业基地建设可行性论证及实施规划,项目技术负责人。
20.云南省怒江州扶贫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怒江州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与战略研究,专题负责人。
21.安徽省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空间协调发展研究,主要参加。
22.佛山市南海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2006-2020),项目技术负责人。
23.佛山市南海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期系列研究,项目技术负责人。
24.构筑健康成长与独特魅力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新时期东营市城市空间发展与开发控制研究,主要参加。
(三)已出版的主要著作
1.唐常春,快速工业化区域建设用地扩张模式与机理,科学出版社,2013年9月。
2.唐常春,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建设布局与配套政策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2月。
3.唐常春(参著),“十二五”时期促进中部崛起若干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
4.唐常春(参著),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研究,科学出版社,2013年9月。
(四)主要学术论文
已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代表性论文有:
[1] TANG Changchun, et 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of territorial development suitability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5,25(11):1377-1392.
[2] TANG Changchun, et al. Game analysis of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circulation in rapidly industrialized area of China—A case of Nanhai District of Foshan City.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1(3):36-40.
[3] 唐常春,孙威.长江流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J].地理学报,2012(12):1587-1598.
[4] 唐常春,李亚平.多中心城市群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地学信息图谱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地理研究,2020,39(11):2626-2641.
[5] 唐常春,李亚平,杜也,等.1980—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国土空间结构演变[J].地理研究,2021,40(4):928-944.
[6] 唐常春,卢幸芷,雷钧钧,等.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框架构建与方法创新—以湖南省湘潭市为例[J].规划师,2021(11):48-54.
[7] 唐常春.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多维视角与未来探索.中国地理学大会论文,2018.8.
[8] 唐常春,刘华丹.城市群一体化进程综合测度——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中国城市地理学术年会论文,2018.7.
[9] 唐常春,刘华丹,袁冬梅.基于多尺度的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演进分析[J].人文地理,2016(5):133-140.
[10] 唐常春,樊杰.基于城乡统筹的公路交通建设模式与路径研究——以长株潭为例[J].经济地理,2014,34(8):61-67.
[11] 唐常春,刘华丹.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建构[J].经济地理.2015,35(11):36-44.
[12] 唐常春,樊杰,陈小良.基于地域功能的土地利用协调研究——以长株潭生态绿心暮云镇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2(10):1645-1655.
[13] 唐常春,樊杰,陈东,等.行政边界区域土地利用与空间发展模式研究——以长株潭结合部为例[J].人文地理,2013(2):98-103.
[14] 唐常春,樊杰,黄梅.长株潭城市群公路交通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2):91-95.
[15] 唐常春.流域主体功能区划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J].地理研究,2011,30(12):2173-2185.
[16] 唐常春.重点产业环节选择理论与方法研究——水晶模型分析框架[J].经济地理,2010(11):1865-1870.
[17] 唐常春,洪辉.长江流域主体功能区建设补偿机制构建[J].59859cc威尼斯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6):63-67.
[18] 唐常春.快速工业化区域LUCC时空特征与动力机制的比较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9(3):414-422.
[19] 唐常春.快速工业化区域建设用地扩张的多维演进分析——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9(1):80-86.
[20] 唐常春,董涛,蓝万炼.湖南省重点开发区域选择与空间组织研究[J].热带地理,2009(2):86-92.
[21] 唐常春,吕昀.基于历史文化谱系的传统村镇风貌保护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8(9):35-41.
[22] 唐常春,陈烈,王爱民.快速工业化区域建设用地问题与制度优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96-101.
[23] 唐常春,陈烈,王爱民.快速工业化区域土地利用变迁机制研究——发展模式视角[J].热带地理,2007(2):49-53.
[24] 唐常春,陈烈,王欢.云南参与泛珠江三角洲合作的重点区域选择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6(9):23-28.
[25] 黄思骐,唐常春(通讯作者),等.高质量发展阶段县域中心镇遴选方法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7(6):51-57.
[26] 陈明星,陆大道,唐常春(共同第二作者),等.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传承与创新:青年学者的行动[J].地理研究,2018,37(10):2096-2124.
[27] 王宏,唐常春,刘建聪.湖南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与布局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1(4):11-17.
[28] 税伟,陈烈,唐常春.山区生态县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构建——以粤北始兴县为例[J].山地学报,2006(1):70-78.
[29] 魏成,陈烈,唐常春.制度约束与路径选择——珠三角高密集城中村治理改造的困境与出路[J].热带地理,2007(2):120-125.
[30] 刘觉民,唐常春,金卫华.湖南省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探讨[J].经济地理,2002(6):750-753.
(五)科技奖励
1. 2016年 获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 2013年 获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成立30周年颁发的“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青年科技奖”。
3. 2012年 获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4. 2010年 获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工程专业委员会和湖南省自然资源学会颁发的“湖南省自然资源优秀论文一等奖”。